近日,昌金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第二次交通导改,施工区域进入全新的作业阶段。为保障导改后施工区域的交通安全与施工秩序,项目办从马道口管理、施工车辆车速控制到交叉作业组织等方面全面强化管控,为工程稳步推进筑牢安全防线。
严抓马道口管理 筑牢区域“安全屏障”:施工区域的马道口是车辆和人员进出的关键通道,其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自交通导改以来,项目第一时间升级马道口管控模式,在每个马道口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严格执行“凭证进入”制度。针对进入施工区域的施工车辆、材料运输车辆等,提前审核登记并发放临时通行证,值守人员需核对通行证信息、车辆用途及驾乘人员身份无误后,方可放行,使用完成后立刻收回。同时,马道口设置了醒目的警示标识和隔离设施,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随意闯入。值守人员还承担着现场安全提醒职责,对进入区域的车辆驾乘人员强调施工区域内的行驶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从入口处切断安全隐患源头。这一举措有效杜绝了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情况,为施工区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科学设置隔离限速 规范车辆通行秩序:为降低施工区域内的交通风险,该项目在道路管控和车速管控上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措施。在施工路段沿线,采用水马进行S型隔离布设,通过蜿蜒的隔离路线自然引导车辆减速慢行,既避免了因车速过快通过路面引发事故,又能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谨慎通过施工区域。
针对部分事故高发路段和关键节点,则安装了抓拍摄像头,实时监测过往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载重情况。摄像头与项目后台联网,对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抓拍和处罚。通过水马隔离与限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施工区域内车辆平均车速显著下降,超速超载违法行为大幅减少,道路通行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强化交叉作业管理 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改扩建项目施工区域内交叉作业频繁,涉及土建、机电、交安、绿化等多个施工环节,若组织不当极易引发交通混乱和安全事故。为此,该项目重点加强交叉作业的施工组织管理,制定了详细的交叉作业协调机制。在施工前,对各作业班组的施工范围、作业时间、车辆行驶路线进行统筹规划,绘制交叉作业平面布置图和交通流线图,明确各工序的衔接节点和避让规则。每日召开班前交底会,通报各班组施工计划,对可能产生交叉干扰的作业内容提前沟通,合理调整施工顺序。同时,安排专人在交叉作业区域进行现场指挥,及时疏导施工车辆和设备,确保各工序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序衔接,从根本上避免因交通组织混乱引发的碰撞、拥堵等问题。目前,昌金改扩建项目交通导改后的施工区域管控成效显著,未发生一起因管控不当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施工进度按计划稳步推进。下一步,项目将根据施工进展持续优化管控措施,以精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保障施工安全与道路通行“双安全”,为项目如期建成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