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五月,不知不觉袁老离开已有两年了。
两年前的五月二十二日,那个我在小学课本中认识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远的离开了。全国上下悲恸万分,长沙城内万人送行。
记得小学时,在一篇《杂交水稻之父》的课文中,我第一次认识袁老,也是第一次听说“杂交水稻”这个词。小时候妈妈在乡下做种子生意,暑假时我会在乡下帮忙看店。在那一包包五颜六色的包装里,我一眼就看见袁隆平的名字,上面还写着杂交水稻。那一刻,突然感觉到语文课本中的事物走进现实生活。在众多的水稻种子中,这款杂交水稻的销量总是比其他的好,我仔细听着妈妈给顾客介绍,只听懂了那句亩产高达几百公斤。出于好奇,我追着妈妈给我解释。妈妈从水稻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讲到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需要经过整地、催芽、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等多个步骤。我似懂非懂,只觉得一颗种子变成一粒大米的过程繁琐且辛苦。妈妈还说道,以前的水稻亩产量大约在400公斤,袁隆平爷爷研究的杂交水稻成功后,亩产量可以多几百公斤,在以后,产量将会越来越高。现在当我得知袁老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我肃然起敬,他的形象熠熠生辉,愈发高大起来。
直到前年,我打开手机,首页推送的新闻便是袁老去世的消息。一时间,我有点发懵,缓过神来,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不死心的我打开网页搜索“袁隆平”三个字,可一点进网页,热搜全是“袁隆平逝世”的相关消息。我相信在许多人眼里,袁老就跟神仙一样,他身上伟大的光环,让我忘记了他的年龄,忘记他也是一位活在生老病死里的普通人。
2021年5月24日,袁老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阳明山殡仪馆举行。长沙城内大雨滂沱,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去送别袁老最后一程。一束束鲜花堆成了小山,寄托了大家的哀思和不舍。那几天,长沙城内菊花供不应求,售罄一空。还有许多无法到现场的人们通过网络祭奠来表达自己的绵绵哀思。我有点恍惚,看着那一句句追思的话语——“未见其面,先蒙其恩”;还有新闻中那绵延不绝的吊唁队伍,在我的脑海里,这样的画面上一次出现还是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课文中。他走后,才了解到他离开的那年3月份,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4月初,91岁的袁老转入湘雅医院治疗。据医护人员介绍,即使是住院了,他还在时时刻刻关心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问我们天气怎么样,外面气温多少度”。记得袁老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我在田野里;不是在田里,而是在去田里的路上”。
又见五月,再不见袁老,可田间地头还有无数个像您一样的身影。您说您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相信不久的将来,您一定会梦想成真。又是一年五月,又闻稻花香。(杨蕊萁)
网站备案:赣ICP备14001627号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州管理中心 地址:抚州市临川区迎宾大道1288号 邮编:344100 纪检监督举报邮箱:fzglzx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