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精神
  • 学思想 强党性
  • 争做标杆
  • 出行服务更优、运营成效更优、基层治理更优、队伍素质更优、基层生态更优、党建工作更优
  • 路畅人和,利国利民
  • 高速高效,同行同德
  • 天下更小,人心更近
  • 心通路通,人达己达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高速文苑
心有一莲
文章日期:2023-04-25 16:23:46     稿源:

说起莲,大多数人便会想起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起这句,我倒更爱后面那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家乡,那一定是“莲”。记忆中最早接触莲,大概在二十多年前,那时的我约莫六七岁的样子。正值酷暑期间,妈妈把我寄宿在乡下的一位大伯家。还记得大伯家种了几十亩莲,他家有几个比我大的哥哥姐姐。天气炎热,他们划着一只木制的小舟,带着我去采莲。那时莲塘里还有些许莲花,有些莲花已经成熟,让我联想到李白在《渌水曲》中所描绘的“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不一样的是一个是烈日当头,一个是秋月高照。太阳异常火辣,大家摘下莲叶盖在头顶遮阳。他们将一个个成熟的莲蓬折下装进蛇皮袋中。那时新鲜的莲蓬剥下一颗颗鲜嫩的莲子便成了我们嘴里的零食。莲塘里闷热无比,莲花上还有蜜蜂围绕,但随一阵风吹过,伴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吹散了我被莲塘中蚊虫叮咬的坏情绪。载着满满的收获回去,同时我的四肢也收获满满——满满的蚊子包!记得妈妈来接我时,我一边挠着腿,一边冲她咧嘴傻笑。至今我还时常回忆起那时清甜无比的莲子,后来再尝外面的鲜莲子却再也不是当初的味道了。如今想来,缺少的是一份收获的喜悦与童年快乐的滋味。

之后的很多年,我再次近距离地接触莲,是在乡下的外婆家。外婆家斜对面种了一片莲塘。每次暑假去外婆家小住,站在二楼的阳台上,一眼望去,让我想到了当时刚学的那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时去莲塘边玩耍,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站在田埂上,盛开的莲花散发着淡淡清香。清新脱俗的花朵,让我有股想把它摘下的冲动,却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是那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亦或是尝过那辛勤劳动的果实,知道一朵朵莲花会长成一个个莲蓬,一个个莲蓬会结出一颗颗莲子。

家乡的莲远近闻名,不仅仅是因为有那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莲池和那香甜软糯的莲子,还有与莲有关的衍生物,如莲芯、藕粉、荷叶茶等。小时候上火了,奶奶总会煮碗莲芯茶给我降火。那时小,最怕苦,每次喝莲芯茶都觉得像喝药一般。长大后,工作中熬夜冒痘,泡上一杯莲芯茶,既清凉去火,又提神醒脑。静下心来品尝,苦中带甜,甘中夹苦,就似人生般,回味无穷。

多年后再看莲,又是不一样的心境。因为家乡是莲乡,注定了与莲羁绊一生。小时候我翻阅家中族谱时,爷爷告诉我,我们家是东汉名臣杨震的后代。还给我讲了关于杨震的廉洁故事。有人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晚上没有人知道,但杨震却正色以对:“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虽然身处乱世,但是面对金钱的诱惑,杨震能够坚守初心,始终洁身自好,让“廉”花常驻。再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我看到的是,他爱莲,爱廉。在生活中,我心有一莲,在工作中,更加告诫自己,心有一廉。(杨蕊萁)

分享到:

网站备案:赣ICP备14001627号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州管理中心

地址:抚州市临川区迎宾大道1288号 邮编:344100

纪检监督举报邮箱:fzglzx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