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肥东到肥西,手机拎着老母鸡,拿到河里洗一洗,除了骨头都是皮”,熟悉的谚语,家喻户晓,同时也成为合肥人的标签。
过了腊月就是年,记忆中的过年很忙,忙着“扫尘”、备年货、买新衣……小时候最爱放炮仗、帮着爸爸贴窗花、给妈妈打下手,一起吃年夜饭;虽然有很多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过年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最近办公室里热门话题之一就是:“记忆中最深的年味儿是什么?”大家彼此畅谈着自己小时候家乡的年味!突然间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扪心自问”自己家乡“合肥年味”是什么呢?
记忆中深刻的年味有很多既定程序,作为“重头戏”出场的莫过于桌上的那盘鱼,只能看不能吃,一直要坚持到元宵节结束,期间必须保证每顿都要端上桌,这个习俗一直困扰着我,别问我为什么?可能就是那句“年年有余(鱼)”带来的“食物链效应”,那时候可真馋坏了我这个最爱吃鱼的“产物”。
记忆中深刻的年味还有美食的“味道”,我妈拿手绝活“三宝”:糯米圆子、奶奶猴子、锅贴饼子,这三样宝贝在其他地方都能找到相似的版本,但唯有一样,唯独安徽才有,那就是“糯米圆子”,相信每个合肥人记忆中的年味,都有一份属于它的钟爱和对家乡味的挂念。
下面插播一档“美食”节目,请各位朋友控制好情绪,抿住嘴巴,防止您的口水浸湿了衣角,这道“糯米圆子”是将糯米浸泡后煮熟,把猪肉馅、糯米饭、葱姜蒜混合搅拌,用鸡蛋清和菜籽油搓成球然后下油锅炸,一个个金灿灿、圆墩墩的糯米圆子就成形了,入口时那难以掩盖的脆香让人难以忘怀......这道菜平时是不做的,因为制作工序很繁琐和耗时,传统上是要到腊月二十八才做,长大之后,上学、离家、工作的这些年,这道菜也成了家乡和妈妈的“味道”。
记忆中深刻的年味还有妈妈的“名牌标志”,小时假家里弟妹多,我们的过年新衣也和别人不同,我排名中间,上有姐下有弟,所以我的衣服都是按照古代的“承袭制”,毕竟老一辈信奉“新老大 旧老二 缝缝补补给老三”的谚语习俗,当然啦我家老三是幸运的,因为是男生,所以我家是“新老大 旧老二 新老三”,妈妈为了弥补我受伤的幼小心灵,每年都会给我织条崭新的毛线衣,从小都大最多的应该就是毛线衣了,应该也集齐了同款的“五颜六色”。还记得年底时,妈妈发了几张照片和视频给我,不可思议的竟然是我小时候的毛线衣,她一直都没舍得扔,居然还收藏着,看着照片内心五味杂陈,酸酸的不舒服,嗓子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办公室里只能靠几声咳嗽去调整心情,掩盖内心的柔软与慌乱,嘴巴会心的上扬,感慨这些毛衣的神圣价值,现在的你胜过所有一线名牌,因为你是无价的、你是爱的诠释、更是母爱的“名牌标志”。
华灯初上,夜幕微凉,办公桌上的台历已所剩无几,窗外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仰望天空,思绪将我拉我回现实,现在的过年虽然摒弃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庆贺新春,坚持用红红的春联和灯笼寓意新的一年平安顺遂……一年又一年,相同又不同的春节里,对于年味儿,不变的是与家人相聚时的快乐与时光。(张玲)
网站备案:赣ICP备14001627号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州管理中心 地址:抚州市临川区迎宾大道1288号 邮编:344100 纪检监督举报邮箱:fzglzx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