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精神
  • 学思想 强党性
  • 争做标杆
  • 出行服务更优、运营成效更优、基层治理更优、队伍素质更优、基层生态更优、党建工作更优
  • 路畅人和,利国利民
  • 高速高效,同行同德
  • 天下更小,人心更近
  • 心通路通,人达己达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高速文苑
抚州味道
文章日期:2020-02-26 16:46:21     稿源:

近日因为新冠状病毒疫情原因封闭在屋中,许久不曾外出,忽念起街上的米粉来。几千年来,中国人沿袭着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以此安排自已的饮食,讲述关于历史的故事,传承中国人与时间和自然相处的秘密,抚州人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超过65%的中国人都在食用稻米,稻米可以说是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抚州人常把汤粉作为早餐的首选,抚州米粉软硬适中,韧劲十足,抚州人相信这碗粉能够给他们带来足够的能量,开启新的一天。

这是极有道理的。抚州米粉,最主要的特点—软硬适中、韧劲十足,而制作这粉的要素之一,便是优质新鲜大米,大米浸泡后,用青石磨成浆,布袋过滤压浆,揉搓成团,上笼,蒸熟后放入石臼中捣捻,搓成长条,压制出米条,米条再一次在沸水中用旺火蒸熟,洁白如玉,留有余温,雾气缭绕中,粉条散发着独特的稻米清香,于此时,将其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使之收缩,最后晾存。每一个动作,都重复了无数遍,经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抚州人将自已的家乡情怀、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以及祖先的智慧藏于其中。这小小的一碗粉,虽极为普通,却也有它自已的起源。

相传,抚州米粉来源于抚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抚州米粉传说起源于秦代,秦王嬴政为了统一中国,派五十万大军征南越,而后又派史禄率民工修灵渠沟通漓江和湘江,以解决运输问题。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秦军伙夫根根据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就用江西人填湖广时带过来的技术。制作出的米粉久煮不烂,汤底配方经不断发展,加入各种时令药材,又因本就有鸡、骨头等提鲜,所以熬出来的汤是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堪称一绝。后传至宫廷深得秦王喜欢,同时也在漓江一代广为流传,也就是现今流传的“桂林米粉”,因此“抚州米粉”和‘桂林米粉’可以说是同宗一脉,只是做法根据当地的口味和习俗做法不同罢了。要我说,桂林的米粉不过也就是沾着桂林山水的名气,才享誉各地。当然,我并没有亲尝过,而且作为一个抚州人,这么说似有王婆卖瓜之嫌,有失偏颇。

千年的流逝,不变的是米粉的制作和汤底的秘密,但配料却是百变百新,多达十余种,包容万千,而今天最让抚州人喜欢的要数猪杂了。十余种佐料,味道的平衡,全靠手上的掌握,没有重庆“朝天红”、河南“新一代”,纯朴的抚州人用本地的最辣的辣椒做的辣酱混入其中,千年传承的技艺,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做好这些,便要加入猪杂,猪杂,新鲜的最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它们切的均匀细致,这也是对手艺人刀工的考验。猪杂入锅,与辣子交汇,瞬间吸附大量调料,香味肆意蓬勃,短暂汆烫后,便可起锅,之后放入容器中,焖它几个小时。

待朝阳升起,新的一天来临,一切都就序了。

“老板,来碗猪杂粉。”

“好嘞!”

只待老板筷子一插,于竹漏篓中泡上片刻,来一勺底料,再浇上半勺猪杂,成了。

艳丽的色泽、闪亮的红油、飘浮于空气中的香辣味……这些构成了抚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抚州米粉于抚州人,是童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愿时间永远是这味道的挚友,历史传承不断。(唐莉)

分享到:

网站备案:赣ICP备14001627号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州管理中心

地址:抚州市临川区迎宾大道1288号 邮编:344100

纪检监督举报邮箱:fzglzxjw@163.com